半岛app代理

新闻动态

中医推动中非民间层面交流

发布日期:2025-10-12 12:36    点击次数:178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8日刊登题为《从突尼斯到乍得,中国如何利用中医扩大在非洲的软实力》的报道,记者为杰万斯·尼亚比亚盖,报道编译如下:

突尼斯近日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医针灸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此前该国卫生部长穆斯塔法·费尔贾尼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个培训中心位于蒙吉·斯利姆大学医院,距首都突尼斯市仅18公里。

中国驻突尼斯大使万黎表示,该中心是“中突传统医学合作的最新成果”,“中突双方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几十年来,北京持续向非洲派遣医疗团队,通过推广中医助力构建中非友好关系。

随着越来越多中医机构出现在南非、津巴布韦、塞拉利昂、毛里求斯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它正成为中国利用卫生外交与文化交流扩大其在非洲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

无独有偶,位于乍得的中乍友谊医院也于近日启用了类似的中医培训中心。中国官员出席该培训中心的揭牌仪式,彰显官方高度重视中医在强化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

从当地对中医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公众观念的转变可以看出,这一战略正持续获得认同。针灸也逐渐从“舶来品”转变为非洲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剩余60%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指出,通过在非洲开设中医培训中心和诊所,中方推动了中非民间层面交流。

她说:“当前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文与社会文化纽带。”她还补充道,让非洲民众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有望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加强中非关系。

这些设施的推广标志着中医正日益融入非洲医疗体系,这一发展也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例如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等机构的中医针灸专业就备受追捧。

约翰内斯堡大学硕士生导师、针灸教师胡紫景表示,该校针灸学位课程每年只有50个名额,却能收到8000份申请。

胡紫景将中国在非洲开设中医培训中心的策略描述为“具有多方面价值”。他指出,中医既能为非洲社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又能创造就业机会,且非洲民众对中医的接纳度正在持续提升。

胡紫景强调,中医在提升中国软实力和深化中非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非注册针灸师雷鲍内·莫纳马目睹了非洲民众对中医日益增长的兴趣与信任。他指出,过去十年间,对于患者而言,针灸已从一项“舶来品”转变为他们的一个重要选项。

莫纳马说:“当患者尝试针灸治疗并获得疗效后,他们往往会成为积极的倡导者,主动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他们的经历。”

莫纳马认为,在非洲设立中医培训中心既展现善意又富有战略远见,因为此举契合非洲的需求。

莫纳马指出:“通过培养非洲的中医从业者,中国正在播撒世代生长的种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位在非洲从事针灸工作的人都成为了中医大使。”

莫纳马说,他相信中医和针灸不仅能治病,还能构建人文联结、创造友好情谊,强化情感与文化纽带。他说:“每次施针,我不仅是在为他人减轻痛苦,也是在展示中国选择与非洲分享的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医学的价值。”(编译/杨雪蕾)

发布于:北京市